禄马勞氏子孙
元代古墓,劳光智,追远之记,后坑村《劳氏族谱》
图錄卷



禄马位于雷州市(原海康县)龙门镇,此地现存一座元代古墓,墓主人劳光智,为禄马劳氏始祖。我第一次考察这座古墓是2015年,雷州二位兄弟带我找到光智公墓地。我第一眼看到光智公墓碑和墓地场景,顿感此墓主人不凡,子孙不富则贵。因草蔓、树丛掩盖,当时我只看见一座墓碑。其实,这座始祖墓立有双座硕大石碑,气势磅礴,令人非常震撼。左座主碑铭刻《追远之记》,真是追远之记,记录着劳氏源流以及本支始祖和等重要信息。右座碑是世系碑,刻有本支劳氏世系图,它相当于一本古族谱,记录着始祖以下各分支的名单,对于劳氏后人寻根,以及了解雷州各支派之间的关系,有不可估量的价值。可惜,由于时代久远,石碑长年被风雨腐蚀,碑文已模糊不清,许多文字无法辨认。特别是世系图谱,已完全无法辨认。
雷州宗亲会怀敬宗孝氏之心,2016年05月20日,邀请湛江书法家前来考察,并特请拓本行家将碑文拓片,试图揭开不解之谜。我应雷州劳氏宗亲会之邀,再次来到现场。我们驱车前往墓地途中,风雨交加电闪雷鸣,似乎先祖在天灵应,令天神为我们鸣锣开道,招风引水。我们到达时,雷州、广西等地的兄弟早已集聚于此。当地劳氏兄弟为碑文拓片,提前搭好了雨棚,还非常仔细地清洗过碑石,否则无法拓片作业。这次,雷州劳氏宗亲会组织考察专案,以劳赞高工为主导的专家组,对墓碑进行拓片辨认,取得重大成果,初步读录出禄马劳光智公墓碑铭文“追远之记”。之后,劳赞、道东兄弟邀我共同研读碑文拓片,而碑文主要由他们读录下来。遗憾的是,碑文许多字迹不清,一些段落文意不解。后来劳赞教授曾反复拓片,劳赞、道东兄弟对碑文拓片作过多次辨识和读录,却仍有一些字句不解,他们用符号@表示不明字句。对劳赞、道东兄弟根据拓片清样辨识、读录下来的内容,我曾多次试图解读,但是非常勉强。这是2017年5月10日我对他们读录的碑文注解():
追逺之記
勞姓望出松陽(指松阳堂),居海東劳山,以地為氏(源流)。 嵗久盛年,之後支為⊕,勞猶(如同)伏羲(象征始祖?),之後為⊕⊕⊕⊕(可能描述劳氏繁衍历程)。 谱四公,名光智,居廉州,性朴不字(?)。年岁長,扵族呼(称呼)四公,噹養二鹅,形色異環⊕⊕⊕⊕。 一日,鹅噪而去。翁(指光智公)後(后来)適(往)瓊(海南),筦道(途经)經雷陽(雷州),宿(入住)盆合郵(邮路驿站名)邸(官员驻所),郵卒(邮差兵卒)語及(谈到),某歲(某年)有二鵝,自東南来栖⊕謝家池,今三歲(至今已三年),人莫能致(人不能靠近)。翁往視之(光智公前往视察它们),即所記者(就是那二只鹅)。鵝亦引吭張翼而前(鹅也亢奋叫唤往前飞),翁即志其地(光智公即时看中这块风水宝地),徙而家(于是迁移到此地安家),⊕崛起不貲(辉煌腾达),卒塟陵禮山(逝世葬此陵墓),是為海康劳氏始祖。世久失其窀穸(因世久,已找不到其墓穴了),十一世孙震夫憾(很遗憾),焉訪之鄉⊕(于是走访乡里人),⊕其墓及碑(提议重修其墓及立碑)。子世炳會⊕議⊕(震夫之子世炳召集族人商议),歲仲春各祭于祖禰⊕(对亡祖称谓),清明會祭于始祖之塋臺,以⊕⊕祭,以翁南下⊕⊕者禄⊕⊕,其⊕⊕扵碑(光智公南迁⊕⊕者,受禄子孙铭录于碑?),以神主後續鐫焉(镌刻)。議⊕来余(合议推举我,世炳)記(记述),余曰(我说)世遠⊕,親盡者忘(遗忘)有(?)扵(?),知其丘壠,有夷爲平原,没有爲荆⊕草莽,侖爲蹊壑(要求子孙莫忘祖踪),畧不慽然者,先⊕⊕親⊕⊕盡情經有盡耶。翁(光智公)扵世炳,不知何人服止,高祖盡扵髙祖之父,世炳扵翁(光智公)亦不⊕⊕人矣,詎知族海康者(所知海康族人),皆其所自出耶(均为其繁衍)。報本反始,莫重扵追逺,⊕誠善絶志君之族,誠樂⊕⊕君子也。世有不(?)肖(?)子,扵祖考墓視猶(犹如)荒墟,而暇問始祖墓,數傳之後,吾懼有敗君之約者⊕(担心有败家仔,警示不孝子孙)。 蘇孝泉曰,讀家譜者,孝悌之心油然而生。讀吾記者,獨無孝悌之心乎?是又不足懼也銘⊕⊕(不足懼也要铭示)。陶公豕曰,⊕⊕子少离,世⊕逺尙克允紹,伊(语气词)十二世其去幾何(此指至世炳十二世,不算太久)?馬鬣之側豐碑峩⊕⊕,清明會祭于此,子孫铭刻以行以⊕惟孝,克盡扵義,亦勤義以敦族,孝以⊕親後世⊕⊕,視此銘名,守而行之,其求無數。雷州路儒學教授,诨号層崖,劉震(元朝雷州路儒學教授劉震,号層崖),南叟父記,教諭伍⊕⊕(引用名人教诲)。 歲次丁已延祐四年(1317)仲春吉旦,十二世孫主祭勞世炳, 同盟(似粤语表述)勞福侬、劳次君、⊕⊕、勞夢能、勞益堅、勞世榮、勞寶⊕、勞逢⊕、勞⊕⊕、勞國護、勞希君……。
雷州龙门镇禄马劳光智公墓碑铭文,记载着上千年信息。可惜,许多文字字迹不清,有些段落文意不解。世系碑更是无法辨识。
当晚,雷州宗亲会在雷州迎宾馆安排研讨会。在那儿,雷州宗亲会长劳道金首先介绍雷州宗亲的状况,劳赞兄弟通告本次活动的初衷,并展示其古家谱,南亩《劳氏族谱》。广西多位兄弟也介绍各自宗亲支派繁衍、发展等族情。道东兄弟为雷州兄弟赠送“松阳堂”等锦旗。
粤桂劳氏兄弟欢聚一堂,合影留念。
此前,我们仅凭碑文载有:“禮山是為海康劳氏始祖”,便认为主祭嫡系子孙,是光智十二世孫,并以1317年立碑为世纪倒算十二世,推测光智公应生于1100年以前。后来,受石溪劳氏祖墓立碑世孙的世系表述启迪,我认为可换个角度思考:“谱四公,名光智,居廉州……”,此称谱载光智公原居住廉州,迁居海康之后才成为“海康劳氏始祖”,为其立碑者为十二世孙世炳等后裔。也许,此十二世孙世炳,与石溪祖碑文表述相同,实指其祖族廉州劳氏十二世,并非光智十二世。无论如何,这座古墓于元代立碑,已经七百年以上。据此十二世推算,廉州劳氏世系记载应始于宋代。这说明,光智公居住廉州的时代,大大早于合浦多蕉的善继公,其祖族迁居廉州甚至可能早于灵山权县祖。可惜,我们看不到光智公其他兄弟以及上祖的记载,待考!。
新编乌树村《劳氏族谱》提及,禄马光智公始居村名为“东村”,该村已不复存在,后裔分居于那宛、后坑、龙云、金昌、陶族、乌树等地。据说,上述各村劳氏子孙人数已经很少。乌树村民国前有族谱,解放后灭失,所以上下祖世系均不接,知道家神排位有成德、成龙公,但世代不详,现代子孙占卜为六世祖,并排序字辈为:成王中希之,广明朝英汉……据龙门后坑村劳华文叔侄所说,世传光智公为当地劳氏始祖,但其近代族谱无载上祖世系对接,上祖至光智公世系不明。据说过去当地祭祖分身份等级,只有当地有钱人才有资格祭祖。解放后,由于后世子孙散居各地,加上宗族意识淡薄,古墓曾一度被荒废。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光智公的墓碑甚至被人挖起搬走,当洗衣板用过。后来才被当地劳氏子孙追回,旧碑重立。但直至近些年,古墓才引人关注。现代,首先有人仅凭碑文所载“谱四公,名光智,居廉州”,并据有载合浦多蕉善继裔孙讳后竹八世,曾路经雷州往海南,可能滞留于此,便认定禄马光智公为后竹八世,合浦族谱传载多蕉善继公为广西灵山权县裔孙,后坑新编族谱世系也被改为,承接权县祖裔孙世系,套用后竹子孙字辈。然而,传说后竹八世孙赴海南,因故滞留禄马的故事,可能发生在清朝。再说,多蕉始祖善继公也不过是明代人,但禄马光智公生卒于宋元朝代。显然,彼光智不是此光智!
此外,南亩《劳氏族谱》标注禄马村劳氏为祐荣公后裔,禄马光智公又被认为湍流公四子衡公(字光智),并传说瑜、琰兄弟与四叔衡公(光智)同葬禄马。然而,此光智与湍流彼光智,相隔二个朝代,更是误传。因交通不便,较少交往和沟通,我们的先祖不一定真正了解彼此,可能将道听途说当真,以致误记传抄。其实,南亩《劳氏族谱》所载裔孙文超序言,写于道光年代,并未提及上述村庄劳氏为祐荣后裔。也许,该谱标注的内容为后人转抄族谱时添加。
据目前发现的所有记载,光智公是最早迁居海康者,碑记称光智公“为海康劳氏始祖”,并非为过于夸张,此指元朝的海康劳氏,子孙多居于海康西南部。因为,其他劳氏支派迁居海康始于明代,如祐荣公子孙,且居于海康中东北部。居住在禄马附近,又有拜祭劳光智公传统的是后坑村劳氏子孙。老一辈说,该村有钱劳氏子孙才去祭光智公。但后坑村古代族谱灭失,后世子孙编的族谱没有光智公世系对接。唯有,后坑村劳氏历代都拜祭光智公为始祖。
禄马光智公碑立于700年前,而且光智公墓碑位于深山腹地,不仅虎蛇猛兽出没,且又是专门打家劫舍的山贼大本营。光智公后人在这种环境下生活,难以生存可想而知,所以发展至今人数也不多。山贼匪灾发生在清末民初,而后坑现代编撰的《劳氏族谱》,仍记载十多代子孙,知名先祖和字派,上至清初下至现代。这说明,后坑劳氏有记载的历史也很长,而且,历代相传光智公为其始祖,坚持拜祭先祖光智公。以此判断,他们的关系非嫡系也是旁亲。
此外,在海康西海岸附近的平南水库库区,当地灌区为取石到处挖掘发现库区有劳氏古墓群,当地记者随后给予报道才引起雷州劳氏 宗亲的关注。2015年雷州宗亲会长劳道金曾带领我们驱车前往考察,看过那儿的劳氏古墓群。这儿的劳氏古墓群,原来被水淹没于库底,近年水库泄洪,古墓才重见天日。在库区内,我们看到的第一座是劳二公之墓,夫妇同穴,碑记于嘉庆三年(1798)子孙、女婿仝立,字派:子元、孙立、曾孙作、玄孙仁,公官至登士郎。二公墓旁边,另外摆放着一块似被挖断墓碑,墓地可能就在附近,碑记为:考親劳隅官(边区官员),子孙及立碑年代都看不太清。令人瞩目的是,有三座关联古墓,墓碑分别记为劳一公和此劳二公,相距数百米。劳一公夫妇同穴,墓碑记载一公的子孙字派:廷绍……与二公不同,乾隆?亥年(1742)立碑,早登士郎二公五十六年去世,坟墓位于库区底部,棺椁上拱顶砖块,已完全暴露。另一位劳二公在不远处,此劳二公与母合葬,此二公墓已为平地,清同治六年(1867)立的墓碑倒在地上。前来考察的劳氏兄弟,合力将此墓碑扶正。碑文多可辨识,此二公居陶族村,母 陈氏,子孙名为:男 立?,孙 作培 作生,曾孙 家仁 恕仁,玄孙 ????看字辈为:子立、孙作、曾孙仁、玄孙?,与登士郎二公同宗,但登士郎二公为其父辈,登士郎妻梁太安人:男 元平 婿 麦䨇翁 黄元本 蔡必敏(女婿参与立碑很少见),孙 立峰 立谦 立辉 立勋,曾孙 作邦 作堂 作正 作庸 作谋,玄孙 为仁 依仁 遵仁 道仁 彰仁 懿仁 见仁 爱仁 ?仁 (陶族村劳氏字辈为:……元、立、作、仁……)。劳一公碑记:妣 吴孺人,子孙字派不同:男 廷生 廷朝 廷惠 廷?,孙 绍? 绍晓 绍文 绍? 绍启 绍? 绍?绍?,曾孙 ?????
据说,在库区内还有劳氏古墓,由于时间有限,我们只看了这几座。这些劳氏古墓群,具有考古价值,亟需加以保护。它不仅是劳氏后人寻根的依据,它对了解当时雷州地区的社会、人文也有重要价值。我曾提醒雷州宗亲会出面,请当地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保护禄马劳氏古墓。
我还给省文物局写信通报禄马古墓,试图请求将其作为古文物加于保护。但是我后来听说,地方有关部门都不予立案,估计作为文物保护无望,因此我的信没有寄出,只好作为笔记(详见附录)。
劳康泉 谨识 2017年冬至 于广州 2018年冬 更新
资料来源
- 禄马劳光智墓碑《追远之记》
- 后坑《劳氏族谱》
- 南亩《劳氏族谱》
- 湍流《劳氏族谱》
- 土角《劳氏族谱》
- 那南浫《劳氏族谱》
- 徐闻县《劳氏族谱》
- 化州劳村《劳氏族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