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州-雷州勞氏
化州-雷州勞氏有三支:禄马光智公、湍流祐荣公和化州勞村荣弟子孙,于元代迁居。现存一座元代古墓,墓主人勞光智。墓碑立于1317年,右是世系碑,记录着始祖以下各分支子孙,左铭刻《追远之记》,是勞氏源流及该支始祖等信息。……
目录 | 化州劳氏 · 化州勞村支派 | 阅览 |
化州劳氏 · 化州旺竹墟支派 | 阅览 | |
湍流雷州劳氏 · 湍流宗支 | 阅览 | |
湍流雷州劳氏 · 土角琰裔 | 阅览 | |
雷州禄马勞光智宗支 | 阅览 | |
附录 致『广东省文化厅文物局』的一封信 | 阅览 |
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序 明朝
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首编者,十一世孙勞凤起,字象三 号耀宋,生于崇祯庚午(1630),康熙十一年岁贡(1672)。康熙三十九年(1700年) 凤起公于锐志修谱,其初谱序言明确指出:“族曷為(為什麼)而譜也。人之初生,本于一祖,處於一堂,譜無庸(無須)也。及其既世久遠,地遷所見異詞(不同說法),所聞異詞,非譜無以核實。雖然譜近譜易,譜遠譜難。 吾族自 元錫公官翰林,以至於威公凡九世, 及至 中丞二公始譜之。 吾生也,晚不及見而知之。 威公官廣東廉憲,舍于南雄珠璣,遷廣府,生永瀚、永深。吾祖 心印公,元至正十五年(1278),又自廣而高涼(元置高涼路),至餘十一世。代遠年煙,目之所不及睹,耳之所不及聞,是以難也。茲譜自一世以至九世,一依玉台四公手澤所存, 若九世以下,則目之共睹,耳之所共聞,故曰易也。然,今之所為難,即前之所為易。今之所為易,又後之所為難。如以今之易,而遺後之難,可乎哉?餘為此舉,極多缺略。然而,心公以下,昭穆則已清矣。夫昭穆清,則名分定;名分定,則威等肅(莊重);威肅則淩僭(超越本分)消淩(消除超越),僭消則齒讓生(相讓長者,長幼有序),齒讓生,則風俗美,風俗美則人才出,人才出則國家昌,一舉而眾,善備不特,為家之寶,而且為國之光也,豈曰小補之哉!”(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由勞华士提供)。
点评:
- 凤起公序言虽然简短,但是记述先祖具体明确,源流清晰。1700年他已提及,远祖勞元锡,近祖勞威,未说明此载出处。有二中可能:
- 1)十一世孙凤起公提及:“吾族自 元锡公官翰林,以至于威公凡九世,及至中丞二公始谱之,威公官广东廉宪,舍于南雄珠玑,迁广府,生永瀚、永深”、“兹谱自一世以至九世,一依玉台四公手泽所存”,若指元锡公一至九世。可能传抄自古勞旧“宋明名谱”。“玉台四公”,心印九世孙,讳光浦 字宗直 号玉台,生于明嘉靖壬戌(1552), 寿七十八,卒于十月廿六。
- 2)凤起公没有提及永深子孙至心印公之父,却称“若九世以下,则目之共睹”,应指心印公一至九世。
- 3)凤起公可能在1700年前已获得,勞之辨1683年为广府勞氏带来陈俊卿原序。所以他才知道“吾族自 元锡公官翰林,以至于威公凡九世,及至 中丞二公始谱之”。
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五次重修序言提及,咸丰辛酉(1861)年廷坚公者欲重修族谱未果;直至凤起公首谱近二百年后,光绪十六年(1891),昭文等诸公才着手二修族谱。
我粗略浏览过五次重修族谱序言,好像都没有提及心印生父之名。在世系记录首页,心印公传记短语有称:“吾印祖先辈传其来自新会古勞,而房分未有闻焉。近访南海冲霞村,讳国贤者指吾祖系瀚公第五房,其祖出神称曰,感应公吾族奉为太祖,若合符撤”。南海冲霞者非古勞裔孙,不了解古勞子孙,求神感应显然是误导。
其实,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记载的世系,所沿用辈分字派对联:文章光世德 孝友振家声 上绍中承业 常存(传)学士铭(名),属古勞永深房。勞村子孙自续联为:继发翰林榜 嗣开举进科 富裕从良善 厚泽永在兴。
我重读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发现,化州勞村族谱切入古勞永深房字辈晚了几百年,只有部分支派采用,有的支派从十四世开始用“孝友振家声”,而且插入古勞永深房字辈的世系切入点有误,可能是粗略推算世系切入造成。有的支派自心印十四世开始切入永深房字辈,世系字辈排序大致为:
1世心印,2仕,3秀,4广,5如,6车,7天,8朝、理、廷,9汝、守、世,10学、邦,11登,12日,13兴,14孝、业,15友、胜,16振,17家、英,18声……。
简化排序比较古勞永深世系与化州心印世系:
永深世系:3 4 5 6 7 8 9 10、11、12、13、14、15、16、17、18、19、20 文、 章、 光、世、德、孝、友、 振、 家、 声 心印世系:1 2 3 4 5 6 7 8 9、10、11、12、13、14、15、16、17、18 文、章、光、 世、德、 孝、 友、振、家、声
永深世系:21、22、23、24、25、26、27、28、29、30 上、 绍、 中、 丞、业、常、传、 学、 士、 名 心印世系:19、20、21、22、23、 24、25、26、27、28 上、 绍、 中、 承、业、常、传、 学、 士、 名
此载世系推算,心印相当于永深三世,即与继伊、伊祐、祐荣、荣弟平辈,这绝对不可能!据载,祐荣生于南宋理宗宝庆乙酉年(1225)二月十五日,荣弟应生于1230前后。而心印公卒于明洪武年四年(1371)二月初三,享年六十有九(以此推算生于1303年),心印公起码是继伊、伊祐、祐荣、荣弟的子孙辈。此外,心印九世孙,讳光浦 字宗直 号玉台,生于明嘉靖壬戌(1552),心印约生于1303年,平均每代28年左右。心印之父约生于1250年前后,其祖父生于1230前后,与古勞荣弟出生年代相仿。据此,古勞荣弟应为心印之祖父。
继伊、伊祐、祐荣子孙均有记录,永深房族谱唯一缺少荣弟支派记录。康熙年间古勞二房合编总谱时,荣弟子孙早已外迁。古勞合族总谱序言提及,当时缺四房(即荣弟)子孙资料。心印公应为永深四世孙,而古勞族谱所载继伊、伊祐、祐荣没有叫心印(号吉祥)的儿子,唯有可能是荣弟之子。此外,古勞永瀚、永深二房合族谱序言指出:此 “深祖房其长房迁 居开平,已另有谱, 四房尚有待(四房即荣弟,有待其谱),而二房三房(伊祐、祐荣房),则督理有有光、四光、寅光、翰光、世瑚、德政若而人,纂辑则有光、世仪、世望、世卓、德教、德心、德干若而人。” 这些记叙说明,四房荣弟子孙当时已外迁外地。极有可能,心印公是原居古勞庙巷荣弟之孙。
我先后二次,随族侄勞华士访问化州勞氏兄弟,特别要感谢他让我读到了一套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,阅后令我大开眼界。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内容丰富,记载完整而规范。特别令人瞩目的是,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详载远祖勞元锡一至九世,具体到各世祖的排行、配氏、子孙、生卒、墓葬、轶事、功名等等。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,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,记载武阳郡勞元锡家族,最为详细的旧谱资料。化州勞村族谱指称,浙江处州府有松阳县蓋本(或称“松阳蓋本”?)于此,传载的是武阳远祖勞元锡家族传略,应是宋代勞可权、勞可衡兄弟所编修《勞氏世谱》原文转抄件,可信度极高,极其珍贵。不过,宋版世谱经过历年转抄,也有错漏,甚至有误。例如,存在有的远祖出生年份,与考取功名年代太接近等问题。特别是九世之后,散居江南和岭南,相互记述信息可能不够准确,生卒记录有误。但是,化州勞村松阳郡《勞氏族谱》,整体而言真实可靠。
勞康泉 谨识 2019年冬 于广州 2023年夏 修改
主要参考资料:
- 化州勞村《勞氏族谱》
- 古勞伊祐支派《勞氏世谱》
勞祐荣墓碑誌
祐荣公世居新会(今鹤山)古勞塘头坊,与原配古氏生长子师惠(号燕山),与妾林氏生子朝君(号一齐)。宋元年间,祐荣公官至石城县尹,公携庶配林氏及子朝君宦居,终老湍流村,葬村前小岛鸡笼山。小岛距离陆地不远,退潮时可涉水而过,平时要乘船登岛。2011年我与湍流、化州兄弟乘船登岛拜谒祖陵。这是祐荣公墓碑记“勞氏碑志”和县志记载县尹勞祐荣。
族谱记载祐荣公墓原为石墓,乾隆年间的1749年11月21日改修为大灰墓;民国三十二年(1943)合族重修立碑。祐荣公与庶配(妾)林氏和三世孙观印同一墓场,三穴一圈。祐荣公与林氏和孙观印合墓碑铭记的子孙名录,只有朝君子孙,没有师惠子孙。在古勞为祐荣公与原配古氏另立纪念碑的,可能是师惠子孙。
我们登岛参拜湍流祐荣公墓时,只能看清碑记前五世名字:祐荣之子朝君、孙观印、曾孙规义权衡、玄孙琰球,六世以下模糊不清。2021年5月初,湛江海洋大学勞赞教授来电,邀我参加暑假对勞氏祖墓碑记拓片辨识活动,令我很是兴奋。而不久广州突发新冠疫情,不知何时结束,我担心暑假不能离穗赴会。此间我想起,2011年我登岛参拜祐荣公墓时,拍摄有碑记照片,于是我从保存数以千计的照片中,寻找出那几张碑记照片,发到勞氏文化论坛,请大家辨识碑文。很快得到勞道东兄弟的回应,他眼力、辨识能力超常,加上有知识积累,他基本辨识出了祐荣公墓碑记全文,并读录为:
勞氏碑誌
大宋诰封 显祖考官县尹讳祐荣公,显始祖妣慈懿林氏大安人 显三世祖考诰赠文林郎讳观印公墓 湍流祖坟土名鸡笼山坐午向子兼丁癸 奉祀男朝君敕授中郎参军都尉府 孙观印诰赠文林郎 曾孙规、義(永乐辛卯举人任江南天祥县知县)、权、衡 玄孙琰岁贡生、球邑誌富翁 六世孙:德明庠士,德雄庠士,德盛庠士,德海廪生,德敷庠士,德化廪生 七世孙:应兆庠士,应麒庠士,应麟岁贡,应鹏庠士,祖成岁贡,勞谦增生,志伟增生,应璋庠士 八世孙:文魁岁贡,文翰廪生,文彩廪生,文绩庠士,文绣增生,(一位看不清楚) 九世孙:大用岁贡,大壮增生,大仲增生,大宗庠士,大建庠士,德孚庠士,德扬庠士,德谦庠士,学孔岁贡,学曾庠士,学颜庠士 十世孙:道隆庠士,道宠增生,道聪庠士,道学庠士,道真庠士,道虞庠士,道立庠士,道一庠士。 十一世孙:逢年增生 十二世孙:经天庠士 十三世孙:荣信庠士。 十四世孙:世法庠士,世伯庠士,世興庠士,世男庠士,觉世岁贡。 十五世孙:惟殷监生,而泰戉子举人,惟贤岁贡,应震庠士,玉成增生,而谦廪生 十六世孙:重峤廪生,宾臣国学。 十七世孙:思沃庠士,思济庠士,思永庠士,思澄举人,秉均庠士,勞鸿庠士,英俊庠士。 中华民国三十年岁次辛已四月二十二乙丑日丁丑时合族重修
湍流朝君子孙人才辈出,碑记子孙名单,基本都是有功名学者,实为芳名榜。碑志世代排序名录很是珍贵!碑志不仅有各世代祖信息,而且标记其世代排序,可以查考和推算出一些支派缺载世代,特别对雷州土角村和那南浫村很重要。
碑记十四世孙至十七世孙,都有土角村勞氏子孙。其中碑记祐荣十四世孙“觉世岁贡”、十五世孙“而泰戉子举人”、十七世孙“思澄举人”。根据土角村安公(字文仙,号南湖)支系字辈:“安士鼎日世,于(而)重思克之”,可推算出土角村安公为祐荣十世孙,安公子孙字辈排序,也可演变为祐荣世系,依次为:
10世文(安)、11世仕、12世鼎、13世日、14世世 、15世于、16世重(必)、17世思、18世克、19世之、20世作、21世可、22世期、23世同、24世志、25世作、26世可、27世期、28世同、29世志、30世丕、31世承、32世子、33世自、34世然
湍流、罗家、南亩、土角、那南浫等村《勞氏族谱》均有载,祐荣公五世孙勞琰,迁居雷州土角村,如今土角村有若干支派合族而居,其他房子孙辈分以此类推。遗憾的是,因“国初”海啸,村庄被潮水淹没,旧谱全部被潮水冲走灭失。土角思澄公新编族谱缺载四代世祖,即安公以上至琰公,有四代先祖的名讳字号无考。我们只能称他们是:琰子、琰孙、琰曾孙、琰来孙。
那南浫村《勞氏族谱》载称为琰子孙,族谱载称始祖天育公至琰公有五代祖缺载,原因海啸与土角村相同,疑似土角勞氏分支。我们只能称他们的缺载世祖是:琰子、琰孙、琰曾孙、琰来孙、琰晜孙。 根据那南浫村字辈推算,天育公为祐荣十一世孙,其子孙世系排序为:天育(十一世)科(十二世)法(十三世)大(十四世)永(十五世)廷(十六世)必、思(十七世)元(十八世)世、章(十九世)日、庆(二十世),世系排序连接。
湍流、罗家、南亩等祐荣-朝君支派,族谱记载世系大致连接。但是字辈各异。
勞康泉 谨识 2018年冬至 于广州 2023年夏修改
主要参考资料:
- 1) 南亩《勞氏族谱》
- 2)湍流《勞氏族谱》
- 3)土角《勞氏族谱》
- 4)那南浫《勞氏族谱》
追逺之記 元朝
禄马勞光智公墓碑铭文(由勞赞和勞道东读录)
勞姓望出松陽(指松阳堂),居海東勞山,以地為氏(源流)。嵗久盛年,之後支為⊕,勞猶(如同)伏羲(象征始祖?),之後為⊕⊕⊕⊕(可能描述勞氏繁衍历程)。谱四公,名光智,居廉州,性朴不字(?)。年岁長,扵族呼(称呼)四公,噹(在当地)養二鹅,形色異環⊕⊕⊕⊕。
一日,鹅噪而去。翁(指光智公)後(后来)適(往)瓊(海南)筦道(途经)經雷陽(雷州),宿(入住)盆合郵(邮路驿站名)邸(官员驻所),郵卒(邮差兵卒)語及(谈到),某歲(某年)有二鵝,自東南来栖⊕謝家池,今三歲(至今已三年),人莫能致(人不能靠近)。翁往視之(光智公前往视察它们),即所記者(就是那二只鹅)。鵝亦引吭張翼而前(鹅也亢奋叫唤往前飞),翁即志其地(光智公即时看中这块风水宝地),徙而家(于是迁移到此地安家),⊕崛起不貲(辉煌腾达),卒塟陵禮山(逝世葬此陵墓),是為海康勞氏始祖。世久失其窀穸(因世久,已找不到其墓穴了),十一世孙震夫憾(很遗憾),焉訪之鄉⊕(于是走访乡里人),⊕其墓及碑(提议重修其墓及立碑)。子世炳會⊕議⊕(震夫之子世炳召集族人商议),歲仲春各祭于祖禰⊕(对亡祖称谓),清明會祭于始祖之塋臺,以⊕⊕祭,以翁南下⊕⊕者禄⊕⊕,其⊕⊕扵碑(光智公南迁⊕⊕者,受禄子孙铭录于碑?),以神主後續鐫焉(镌刻)。議⊕来余(合议推举我,世炳)記(记述),余曰(我说)世遠⊕,親盡者忘(遗忘)有(?)扵(?),知其丘壠,有夷爲平原,没有爲荆⊕草莽,侖爲蹊壑(要求子孙莫忘祖踪),畧不慽然者,先⊕⊕親⊕⊕盡情經有盡耶。翁(光智公)扵世炳,不知何人服止,高祖盡扵髙祖之父,世炳扵翁(光智公)亦不⊕⊕人矣,詎知族海康者(所知海康族人),皆其所自出耶(均为其繁衍)。報本反始,莫重扵追逺,⊕誠善絶志君之族,誠樂⊕⊕君子也。世有不(?)肖(?)子,扵祖考墓視猶(犹如)荒墟,而暇問始祖墓,數傳之後,吾懼有敗君之約者⊕(担心有败家仔,警示不孝子孙)。
蘇孝泉曰,讀家譜者,孝悌之心油然而生。讀吾記者,獨無孝悌之心乎?是又不足懼也銘⊕⊕(不足懼也要铭示)。
陶公豕曰,⊕⊕子少离,世⊕逺尙克允紹,伊(语气词)十二世其去幾何(此指至世炳十二世,不算太久)?馬鬣之側豐碑峩⊕⊕,清明會祭于此,子孫铭刻以行以⊕惟孝,克盡扵義,亦勤義以敦族,孝以⊕親後世⊕⊕,視此銘名,守而行之,其求無數。雷州路儒學教授,诨号層崖劉震(元朝雷州路儒學教授劉震,号層崖),南叟父記,教諭伍⊕⊕(引用名人教诲)。
歲次丁已延祐四年(1317)仲春吉旦,十二世孫主祭勞世炳,同盟(似粤语表述)勞福侬、勞次君、⊕⊕、勞夢能、勞益堅、勞世榮、勞寶⊕、勞逢⊕、勞⊕⊕、勞國護、勞希君……